2018年10月3日,“东西方文艺复兴对话”于中国人民大学召开,中国人民大学文艺复兴研究院院长丁方教授在会上提出“神圣山水”是东方文艺复兴学派的重要组成部分。
东方文艺复兴(Orient Renaissance)是指肇始于21世纪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复兴引领整个东方世界复兴的思想文化运动。“东方文艺复兴”,狭义上是指复兴西方文艺复兴时期未曾直接相遇的波斯、印度和中国三大东方古代文明,广义上则是指轴心时代五大精神文化——希伯来、希腊、波斯、印度、中国,连同伊斯兰文明、东方基督教文明以及西方文明,都属于东方文艺复兴的范畴;其宗旨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丁方进一步介绍道。“东方文艺复兴学派”是以“技术美学”和“建筑美学”两大学科为重点研究方向,致力于美学、史学、国学、艺术、考古、修复等多领域的融合研究,通过整合文、史、哲、国等学科资源,通过高端科研项目、国际化培养模式、综合大数据库等多样化方式打造跨学科国际性的学术科研体系。
“东方文艺复兴”的概念在19世纪见于国际学界,西方学者们通过对东方学的研究认识到,两希文明并非西方文艺复兴的起点,而只是一系列成熟的古代东方文明的继承者;他们在埃及、两河流域、中国、印度的古代文明中找到了西方文明的源头与发展动力。
“东方文艺复兴”一词由历史学家埃德加-奎内特(Edgar Quinet)于1841年最初提出,他指出:就整体而言,一种比古希腊罗马更宏大、更富有诗意的古典主义,正从东方的深沉大地中显露。法国东方学家保罗-瓦莱里(PaulValery)更加直截了当地认为:如果说欧洲文艺复兴标志着中世纪的结束,那么东方文艺复兴则标志着新古典主义与现代主义时期的终结。但由于时代局限和其他种种原因,西方学界鲜有类似奎内特、瓦来里这样明智而深刻的思考者,大多数人对东方文艺复兴仍持猎奇、旁观的态度,或只关注地中海与中东地区,研究视野主要集中在伊斯兰文明。
到20世纪,德国思想家卡尔-雅思贝尔斯(Karl Jaspers)提出“轴心时代”学说,东方文艺复兴的学理轮廓逐渐清晰。他认为公元前5世纪前后是人类文明的重大突破期(即轴心期),东方五大古代文明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希伯来有摩西和犹太教先知,古希腊有毕达哥拉斯、苏格拉底、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古波斯有索罗亚斯德,古印度有释迦摩尼和大雄,中国则有孔子、孟子、老子、庄子……在这些伟大思想指导下人们开始用理智和道德的方式来面对世界,同时也产生了宗教信仰。轴心时代五大精神文化是对原始文化的超越和突破,它们之间虽然相距千山万水,但其“终极关怀的觉醒”却惊人的一致,至今仍影响着人类生活;如今人类文明的任何发展——尤其是面临挑战时,都必须要回顾这一历史,从中汲取经验以获得继续前行的动力。
西方文艺复兴在历经了数百年历练发展之后,已站在人类文明的前沿与政治道德的高地。但在新千禧年到来之际,以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复兴为引领的整个东方世界的全面复兴已势不可挡。文艺在希腊罗马古典时代,以及14至17世纪的欧洲曾高度繁荣,但随着古典主义的结束和现代主义的盛行,已基本失去了价值方向与前进动力,正如保罗-瓦莱里(Paul Valery)的观点:对东方的再发现与全面复兴,将成为西方现代文化何去何从的新起点。
东方文艺复兴真正的承担者,必须产生于东方文明的内部而非外部,更不是西方;因为只有这些来自于东方本土的优秀人物,方才能最深刻地感觉到东方的苦难历史、厚重文明以及时代迫力,才能把握住人类文明继续前行的总体方向。东方文艺复兴将由那些具有思想家气质的学者型艺术家率先砥砺践行,以文化艺术带动精神的复兴与构建,其终的是使东方文艺复兴与人类文化共同体两者完美融合,为人类文明再度辉煌做出贡献。
东方文艺复兴主要应在一带一路(从地中海到远东)的地理空间展开,恰好与轴心时代东方五大精神文化依次呈现地点相叠合;首先应在中国文化域——这一人类历史上唯一没有中断过的文明单元肇始,然后是对波斯、印度、中国三大古代文明的复兴;再就是扩展到希伯来、希腊、波斯、印度、中国整个东方古代文明的融合与复兴;最终将伊斯兰文明、欧洲文明以及西方文艺复兴所有的成果精华整合于一体,进行史无前例的融汇贯通与转化创新。
东方文艺复兴在新时代的迫切任务,是如何以经过复兴的中华文化精神引领整个东方世界的复兴;具体说来,以返古开新的方式去溯源东西方文化根脉,以一流学科艺术技术学(艺术+科学)学科建设为切入点,通过一带一路物质文化遗产的保存修复与创造性转化,构建“人类文化共同体”的东方版本。
“神圣山水”的中心思想是:蕴藏在中国山水中的神圣能量,在《山海经》、《昆仑神话》中已有预示,后来随着农耕文明的成熟而逐渐流散。如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将上述文化遗产变为民族精神重新聚集的能量而提供了历史契机。
“神圣山水”的艺术创造,是欲將上述古老记忆完成现代转换,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资源;另一方面,“神圣山水”的艺术表现,不仅为中国人民追求美好生活提供了范例,而且能满足一带一路沿线各国以及世界人民对于精神文化和美好生活的追求,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神圣山水”将使人们切身感受东方伟大的地形、地质的绘画呈现,它与“艺术技术学”的学科建设平行,在艺术创作过程中不断探索新型绘画材料体系,它不是那种为了追求都市时尚的新型化工材料或复合材料,而全部釆自东方大地本质颜料:昆仑山地区的矿脉,河西走廊五彩地貌的五色土,敦煌的颜料:密陀僧、绛矾、铜绿、雌黄、雄黄、云母粉、叶蛇纹石等,以及喜马拉雅山南麓的原始矿石——青金石、绿松石、祖母绿、红蓝宝石等,经由系统研发而成为新型的绘画表现质料。这个体系将成为东方自然地理变为文化地理并最终上升至精神地理的符号,也是普罗提诺光的形而上学“下降之路与上升之途”的另一种表达。
“神圣山水”依据东方地理、地质、地形进行有机创化。既然崛起的山脉是火山岩地质,就必然产生浮雕式的塑造手法。例如,葱岭古道的地形地貌以及岩画/摩崖石刻,这种在古老岩壁上重复了上万年的石刻,就是中国传统书画一再追求的“金石味”源头。“金石味”由伟大的高原山脉,尤其是横断山脉纵谷区沿线那些岩石造型,以及岩画/摩崖石刻所彰显的磨砺痕迹。就具体表现技法而言,“神圣山水”的底层是浮雕式肌理,中层是用东西方古代壁画水/胶性的画法,表层则用油画的透明薄罩。在这里面,浮雕塑形的方法,沥粉贴金的手法,间或古代壁画中层的画法,中间的胶性间或水性的画法,最后再加上油画的画法——古代的透明薄罩画法,最后形成东西方画法之汇总。
“神圣山水”的愿景,是依托东方伟大自然地理而复兴中华传统文化精萃,它不仅是从艺术家臂力所及来进行艺术表现,而且要将血肉之躯的体验行走,纳入影像科技的超级视觉表现情景之中,立体呈显东方文艺复兴震烁古今的内在精神力。
总之,“神圣山水”理念不仅表达了人类普遍的精神追求,而且是中国文化复兴引领整个东方世界复兴的话语权所在,它将世界各国人民前途命运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成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艺术见证。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4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